台灣行人地獄的緣由,汽車是如何搶佔路權的?一百年前,車與行人曾經共享街道?心理學研究:開車其實感覺更不自由?世界各國成功案例,如何做到還路於民? 書來面對EP43《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
Summary
TLDR随着汽车兴起,美国汽车业重新塑造人们对行人权利的概念,最终说服政府实施有利于汽车的立法。城市设计的初衷是实现公民的集体幸福,但城市空间独占性地为汽车服务,反而带来大多数人的不幸。全球多个城市成功地“归还街道于民”,提醒我们思考如何让公民重夺城市控制权,实现集体幸福。
Takeaways
- 😀台湾被称为“行人地狱”,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
- 😖汽车行业改变了美国人对行人权利的看法
- 🤔城市的初衷是为公民创造集体幸福
- 😡城市道路专供汽车使用造成大多数人不快乐
- 😃骑自行车是最幸福的出行方式
- 🚗拥有汽车不等于自由
- 🚶返回街道给行人可以提高公民幸福感
- 🛣建立自行车道网络是一个成功案例
- 🚧设置城市车辆限行政策可以减轻交通拥堵
- 🚲不定期设置“无车日”可以让公民重新想像城市
Q & A
视频中提到早期汽车事故的主要受害者是谁?
-1920年代早期,汽车事故的主要受害者是年轻人和儿童。那时每年有20多万人死于车祸。
汽车行业是如何推广行车优先的思维方式的?
-汽车行业和美国汽车协会联合起来,通过法律规定要求行人注意安全,限制汽车行驶权,并将行人意外归咎于行人自己。
早期城市建设的初衷是什么?
-早期城市建设的初衷是为公民创造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让公民之间能进行交流和讨论。
哥本哈根和巴黎是如何“归还街道于人民”的?
-哥本哈根建立了高效的自行车道路网,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巴黎则推广公共自行车系统,让市民无需购买私家车也能出行。
收取交通拥堵费可行吗?
-欧洲多个国家已成功执行收取交通拥堵费的政策,这不仅能减少交通流量,还能减少空气污染并增加税收,对台湾来说也是可行的。
无车日的效果如何?
-无车日可以给市民不同的想象,感受“行动自由”不仅仅属于开车人群。长期实施无车日也能减少交通事故和空气污染。
早期城邦生活的理想是什么?
-早期城邦生活的理想是公民的幸福和城邦生活是交织在一起的。公民必须投入公共事务,城邦才能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汽车行业是如何影响城市道路设计的?
-汽车行业资本家花了几十年时间畅销汽车、改变人们对行人权利的观念,最后说服政府制定有利于汽车的法律,从而影响了城市道路设计。
收取交通拥堵费的收益能做什么?
-收取交通拥堵费的收入可以用来补贴公共交通的费用,有助于鼓励市民减少开车出行。
台湾要实现“归还街道于人民”还面临什么障碍?
-台湾社会上依然存在‘拥有汽车就是自由’的美国价值观,这是实现“归还街道于人民”的障碍。另外,目前道路设计也过于偏向汽车,不利于行人和自行车出行。
Outlines

此内容仅限付费用户访问。 请升级后访问。
立即升级Mindmap

此内容仅限付费用户访问。 请升级后访问。
立即升级Keywords

此内容仅限付费用户访问。 请升级后访问。
立即升级Highlights

此内容仅限付费用户访问。 请升级后访问。
立即升级Transcripts

此内容仅限付费用户访问。 请升级后访问。
立即升级浏览更多相关视频

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否实现了弯道超车?|小米SU7|比亚迪|xiaomi|雷军|BYD|新能源|王局拍案20240402

電動車歐美不玩了!留下中企自嗨?真的嗎? | DW一看你就懂

【爆料】苹果汽车梦碎!十年百亿美金付东流,中美新能源战略背后的权力游戏 - 苹果终止Project Titan内幕解析

Why nobody wants to buy electric cars | The Weekly | ABC TV + iview

Le taulier de la carrosserie

When Will the Vehicle Supply Chain Recover?

State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Now and Tomorrow
5.0 / 5 (0 v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