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歐美不玩了!留下中企自嗨?真的嗎? | DW一看你就懂

DW 中文 - 德國之聲
2 Apr 202414:01

Summary

TLDR本视频探讨了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兴起及其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讲述了欧美汽车制造商如奔驰、苹果公司放慢电动化进程的消息,并分析了背后的原因。虽然一些声音表达了对电动车未来的担忧,但视频强调了电动车作为可持续交通方式的必然趋势,并指出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视频通过引用行业专家和汽车制造商的观点,揭示了电动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接受度的增长,最终认为电动车是未来出行的方向,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将对全球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Takeaways

  • 🚗 对于考虑购买电动车的人来说,中国现在是一个理想的地方,有多种价格区间的电动车可供选择。
  • 🍏 2月28日,苹果公司宣布放弃造车计划,同日奔驰的CEO宣布暂缓全面电动化计划,引发对欧美汽车产业竞争力的讨论。
  • 🌍 欧美在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后,有声音称他们开始“掀桌子”,显示出在这一领域的竞争态势。
  • 📉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电动车领域的巨额投资似乎遭遇挫折,实际电动车销量远低于预期。
  • 🔋 尽管遇到挑战,但欧洲汽车行业专家和制造商仍然看好电动车的未来,并没有完全放弃电动化战略。
  • 💰 政治和经济因素,包括减少购车补贴和电价上涨,是影响电动车普及的主要障碍。
  • 🔌 欧洲消费者在电动车的充电体验和里程焦虑方面面临挑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才能促进电动车的广泛接受。
  • 🌱 电动车被视为实现可持续交通和减少排放的关键,许多制造商仍致力于电动化和净碳中和目标。
  • 🚀 新技术,如固态电池,预计将推动电动车行业的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 🌏 德国“汽车教父”认为电动车的未来在中国,而政治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汽车产业的未来走向。

Q & A

  • 为什么说中国现在是电动车的天堂?

    -因为在中国,消费者可以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到各种电动车,从约21万元人民币到不到13万元的车型,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和较高的性价比。

  • 为什么欧美的汽车产业要放弃电动车计划?

    -这是因为欧美汽车产业在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中感到压力,加上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公司决定暂缓或调整他们的电动化计划。

  • 德国汽车厂商是否真的放弃了电动车发展?

    -并没有。虽然有消息称德国汽车厂商像奔驰、宝马、大众等对电动车领域的巨额投入似乎没有达到预期,但实际上这些公司并没有完全放弃电动车,而是在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

  • 奔驰在电动车市场上的表现如何?

    -奔驰原本设定了宏伟的目标,希望到2023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达到20%,到2030年实现全电动化。但实际上,2023年只有约12%的销量是电动车,显示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 为什么会有声音认为欧美放弃电动车是对中国的'围剿'?

    -这种观点认为,由于欧美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中国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他们通过放弃或暂缓电动车计划来反击中国的崛起,这被一些人解读为对中国产业的'围剿'。

  • 电动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电动车被视为可持续出行和零排放目标的关键,尽管面临挑战,但许多专家、厂商和市场分析都认为电动车是未来交通的主要趋势。

  • 欧洲对电动车发展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虽然欧洲曾大力支持电动车发展,包括提供购车补贴等措施,但近年来,由于政治和经济因素,一些国家开始减少补贴和支持,这影响了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兴趣。

  • 电池技术在电动车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电池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核心,影响着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成本和性能。未来几年,随着技术进步,预计电池性能将大幅提升,促进电动车行业的发展。

  • 为什么有人认为电动车是一种过渡产品?

    -这种观点认为目前的电动车技术和基础设施还不成熟,存在续航里程短、充电不便等问题,因此看作是向更先进的未来交通方式过渡的产品。

  • 中德两国在电动车发展上的立场和预测有何不同?

    -中国对电动车发展持积极态度,看好其未来,并在政策和市场推动下快速发展。而德国虽然在技术和市场上具有一定领先,但面临政策支持减弱和市场接受度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持更谨慎的态度。

Outlines

00:00

🚘 对中国电动车市场与欧美车企的挑战

本段讨论了中国作为电动车市场的巨大潜力,提到了不同价格段电动车的选择多样性。同时,触及了欧美车企,在面对中国电动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在竞争中的挑战,包括苹果和奔驰等公司放弃或调整电动车计划的新闻。讨论了欧洲车企尤其是德国品牌如奔驰、BMW、大众对电动化转型的努力及其面临的困境,指出他们的巨额投资可能面临打水漂的风险。最后,引用了一些行业观察家和技术顾问的观点,暗示尽管面临挑战,电动车的未来仍被看好。

05:02

🔋 欧洲对电动出行的看法与政策挑战

本段深入探讨了欧洲专家对电动出行的看法,包括OEM制造商和新入场者对电动车的大力投资。同时,指出了政治因素对电动车发展的影响,如政府補貼的减少和政治态度的变化,导致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发展面临挑战。此外,讨论了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疑虑,包括成本、电价上涨和初期电动车用户的不佳体验。尽管如此,行业仍对电动车技术的未来进步(如固态电池)持乐观态度,预计这些进步将有助于推动电动出行的可持续发展。

10:06

🌱 电动汽车初期采纳者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在本段中,讨论了早期采用电动汽车的消费者面临的挑战,如充电基础设施的不足和高昂成本,以及这些体验如何引发对电动汽车作为过渡产品的讨论。尽管存在挑战,但有信心通过技术进步(特别是电池技术)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支持电动出行的未来。同时,讨论了德国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方面的努力和挑战,以及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其对全球市场的影响。结尾提出了对电动出行未来的思考,包括政治因素对汽车产业的影响,邀请观众参与讨论电动出行的未来。

Mindmap

Keywords

💡电动车

电动车指的是以电力驱动的汽车,它代表了新能源汽车的一种主要形式。在视频中,电动车不仅是讨论的中心对象,也是对比中国与欧美汽车产业战略差异的关键。视频通过提及中国电动车的多样化选择和价格优势,强调了其在电动车产业中的领先地位。同时,欧美传统汽车制造商在电动车转型中的挑战和政策变化也成为了讨论焦点。

💡欧美汽车产业

欧美汽车产业长期以来一直以其高品质和技术创新闻名,但在电动车领域面临着与中国竞争的挑战。视频中提到,欧美一些知名汽车品牌在电动车市场的策略调整,如资深技术顾问Peter Fintl对电动车市场的看法,反映了他们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困难。

💡中美欧竞争

中美欧竞争在视频中指的是在全球电动车产业中,中、美、欧三方面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发展竞赛。视频通过提及蘋果和賓士在电动车计划上的动态,展示了在这一竞争中,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对欧美传统汽车制造商构成的挑战,以及欧美对此的反应和策略调整。

💡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通常指政府为促进某一行业或技术发展而提供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视频中提到欧洲国家减少电动车购买者的补贴,以及对电动车发展的政治支持不到位,突出了政策变化对电动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

💡電動化

電動化在视频中指的是汽车产业从传统的内燃机向电动驱动技术转变的过程。视频中多个汽车制造商,如賓士、BMW、福斯,都提出了電动化的目标,但在实现过程中遇到了挑战,反映了这一转型过程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市场预期

市场预期指的是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市场走向的预测和期待。在视频中,对于电动车市场的预期包括了电动车的市场占有率增长、技术进步以及政策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些预期影响着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投资方向。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电动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电池技术、充电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创新。视频中提到的固态电池等技术预期在未来将实现重大突破,这些技术进步将为电动车的普及和性能提升提供重要支持。

💡電池技術

电池技术是决定电动车性能和成本的核心技术。视频中强调了电池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固态电池的发展,对于降低成本、提升续航里程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内燃机汽车

内燃机汽车是指以汽油或柴油等为燃料,通过内燃机来驱动的汽车。视频中提到,尽管电动车是未来的大方向,但内燃机汽车在短期内仍有其市场,政策和技术的双重影响使得电动车与内燃机汽车的过渡期存在不确定性。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方式。视频中多次提到电动车对实现零排放和可持续出行的重要性,反映了电动车在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Highlights

中国现在真的是一个天堂般的地方, 对于考虑入手电动车的人来说

蘋果宣布放棄造车计划,同一天奔驰CEO宣布暂缓全面电动化计划

欧美国家在竞争不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后开始掀桌子

德国车商一直说的目标非常明确:产品全面电动化

包括奔驰、BMW、福斯在内的德国车商过去十年向电动车领域的巨额投入

奔驰在2023年的电动车销售占比只有约12%

奔驰的混动汽车和电动车的销售量在未来十年末最多能达到50%的水平

关于电动车之死的报道被极大地夸大了

电动出行是行业选择的道路,每个主要的OEM制造商都把赌注下在了未来的主要趋势上

固态电池,未来几年无论是在价格、性能和产能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德国的「汽车教父」相信电动出行的未来在中国

欧洲确实有许多声音质疑电动车的未来

取消购车补贴后,电动车与燃油车之间的巨大价格差异是问题的关键

在欧洲驾驶电动车的体验能让你怀疑人生,充电体验等各种糟心的问题

电动出行的未来还是要依赖新的科技进步

我们对出行方式未来的大方向是电动持乐观态度

Transcripts

play00:00

對於考慮入手電動車的人來說

play00:02

中國現在真的是一個天堂般的地方

play00:06

你可以花大約 21 萬人民幣

play00:08

就買的這樣的車

play00:10

或者用 26 萬買這樣的

play00:13

而這樣的車

play00:14

只需要不到 13 萬人民幣

play00:17

但最近

play00:18

正是在中國——這個電動車巨捲之國

play00:22

你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

play00:24

「2 月 28 日,蘋果宣布放棄造車計劃,

play00:27

同一天 賓士 CEO 康松林宣布暫緩全面電動化計劃

play00:32

果然 歐美國家在競爭不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後

play00:35

開始掀桌子刷無賴了

play00:36

哎!歐美他為什麼突然集體放棄電動車項目?

play00:40

實際上這是歐盟美國為首

play00:44

的汽車產業

play00:45

對中國電動車產業進行的圍剿

play00:47

毫無疑問啊

play00:48

這件事的發展

play00:50

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他們的利益 他們連反擊都做不到 只能做縮頭烏龜

play00:55

這讓已經入坑…… 入手電動車的我頓時一臉懵 X

play01:00

什麼情況

play01:02

德國車商一直說的……

play01:03

目標非常明確:產品全面電動化

play01:08

是的 我們堅信電動出行 將會支持我們未來實現永續性(出行)和零排放

play01:17

這些都不算數了?

play01:19

包括賓士、BMW、福斯在內的德國車商

play01:23

在過去的十年中 向電動車領域的巨額投入 都打水漂了?

play01:29

歡迎關注德國之聲 DW 中文 YouTube 頻道的 一看你就懂

play01:34

讓你看過以後 一下就懂了

play01:45

當時聽到以賓士為代表之一的歐美車商要放棄電動車了

play01:50

我趕快去看了一眼德國比較嚴肅的財經媒體

play01:54

比如《商報》的報導是這麼說的…

play01:56

原本賓士立下了雄心勃勃的目標

play01:59

在 2023 年讓電動車的銷售佔比達到 20%

play02:04

2030 年在新車 銷售業績上達到 100%的電動化

play02:08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play02:12

實際上賓士在 2023 年賣出的 200 萬輛車中

play02:17

只有大約 12%是電動車

play02:19

照這個速度來看

play02:21

德國老牌車商賓士想要完成

play02:24

2030 年銷售全面電動化的目標是不太現實了

play02:28

所以他的掌門人

play02:30

這位叫做 Ola Källenius 的大佬在監事會上

play02:34

一通挨批後

play02:35

終結了他的全面電動戰略

play02:38

一下給目標打了個五折

play02:40

就是在這一個十年末

play02:42

賓士的混動汽車和電動車的銷售量

play02:45

佔最多能達到 50%的水平

play02:48

但從這些消息

play02:50

就能得出賓士

play02:52

乃至德國車商就要放棄電動車

play02:55

不跟中國產商玩了的結論嗎?

play02:57

他們沒有放棄啊 說他們放棄完全是胡說

play03:01

沒這回事兒

play03:03

我認為我想改述一下馬克吐溫的一句話

play03:07

是的 關於電動車之死的報道被極大地誇大了

play03:13

我們現在要說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

play03:16

只是電動出行道路上 的一個小凹陷

play03:21

因為無論你與行業中的哪個人交談

play03:24

從中期來看,通往可持續出行的道路在許多

play03:29

許多情況下都將是電動的

play03:33

而且整個行業已經準備好、願意並且能夠 跟隨這條道路

play03:39

對大多數車來說是這樣

play03:46

所以說認為歐美打不過就掀桌

play03:49

集體放棄電車

play03:51

留中國自己玩兒的說法

play03:53

只能說是某些人過 度焦慮了

play03:56

這個說法出來不久後

play03:57

也有中國的自媒體站出來表態以正視聽

play04:01

沒必要自己嚇自己

play04:03

這兩年因為各種原因

play04:04

大家無論是對大環境還是自身,都十分焦慮浮躁

play04:08

一會兒認為被西方圍堵 國家要完了

play04:11

一會兒認為人工智能要取代人類 自己要完了

play04:14

情緒的產生都能理解 不過並沒有太多作用

play04:22

Peter Fintl 是歐洲汽車產業的資深技術諮詢顧問

play04:27

也見證了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壯大

play04:30

我認為目前,人們非常關注任何與電動車

play04:38

及其在相關市場中普及情況的相關的新聞

play04:41

然後我們看到

play04:43

目前對世界各地有許多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危機

play04:49

人們在某種程度上真的對改變感到害怕

play04:55

就像上面來自中國和歐洲的聲音所說的那樣

play04:59

對電動車未來的不確定

play05:01

也許來自我們現在就生活在一個不確定的大環境中

play05:06

因為以前太多的認知被新形勢而否定

play05:10

所以我們開始習慣否定一 切

play05:13

但具體到未來我們的出行方式

play05:15

這個十分重要的主題

play05:17

歐洲的專家們都是怎麼看的呢?

play05:20

電動出行是行業選擇的道路

play05:25

因此毫無疑問 每個主要的OEM 製造商以及許多新入場的參與者

play05:32

都把賭注下在了未來的主要趨勢 和汽車的主要動力是電動上

play05:40

孔子說:蒼蠅不叮無蛋的縫兒

play05:43

很多事情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

play05:45

電動車是未來 但愚蠢的是我們的政客對未來已經不感興趣了

play05:53

這位是一位有德國「汽車教父」之稱的杜登霍夫教授

play05:59

作為學者

play06:00

他非常關注

play06:01

並且看好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play06:04

也經常是中國官方有關活動上的座上賓

play06:08

但同時他卻不看好電動車在歐美市場的未來

play06:12

原因來自政治層

play06:14

但在政治層面 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play06:19

這些變化正在阻礙電動車的發展……

play06:23

電動車在德國乃至整個歐盟變得較為疲軟的主要原因

play06:28

是政治上支持不到位

play06:31

一方面是減少購車補貼

play06:35

另一方面是政治態度的轉變 認為內燃機能死灰復燃

play06:39

這是杜登霍夫教授作為學術界觀察者的看法

play06:43

德國的幾大老牌車商最近就電動車的未來

play06:47

又是怎麼說的呢?

play06:49

這位是賓士的董事長 Ola Källenius

play06:52

我們之前說到他

play06:54

因為雄心勃勃的 2030 全電動計畫完成不了

play06:58

而受到了監事會的一通批評

play07:01

現在他改了個說法

play07:03

把交作業的時間從 2039 年又往後推了 9 年

play07:08

所以我們希望在下一個十年末達到淨碳中和的地位

play07:15

但為了不等待 15、16 年,我們還為自己設定了一個中期目標

play07:24

在這個十年(2023)末達到目標的 50%

play07:29

賓士口中的這個淨碳中和目標

play07:32

其實比以前說的到 2030 年實現銷售全電動化還要雄心勃勃

play07:39

因為這個淨碳中和

play07:41

意味著他家所有的汽車

play07:44

包括電池、原料生產、組裝、出廠、到客戶使 用

play07:49

回收的整個產品生命週期都實現碳中和

play07:54

而電動車整個生命週期的環保性

play07:57

也是許多批 評者關注的焦點

play08:00

從長遠來看,電池電動車將成為主要的動力系統

play08:07

我認為到 2027 年,市場佔有率將達到一個轉捩點

play08:15

在那之後,銷售的電動車將超過內燃機汽車

play08:19

這是大眾汽車的 CEO2023 年就放出的豪言壯語

play08:23

除此之外

play08:24

縱觀包括寶馬、奧迪、內的其它德國車商

play08:28

實現碳中和基本上是他們所有人的中遠期目標

play08:33

所以說包括賓士在內的德國車商要退出電動車的賽道

play08:38

完全和事實不符

play08:48

但是歐洲確實有許多聲音質疑電動車的未來

play08:53

例如包括德國、法國在內的歐洲國家不久前

play08:57

大幅減少了對電動車購買者的補貼

play09:00

取消購車補貼前

play09:02

你在德國購買一輛電動車

play09:04

可以直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 4500 到 6000 歐元左右的補貼

play09:10

想像一下

play09:11

如果你買一輛中高等配置的電動 Mini

play09:14

光是補貼

play09:15

就等於抹掉了車價的大約 10%到 15%

play09:19

這樣的折扣力度

play09:21

對於像 Mini 這 樣的受歡迎車款來說

play09:24

基本上就是廠商可給予折扣的上限

play09:27

如果你購買價格更低的

play09:29

售價在 20000 到 30000 歐元範圍的入門電車

play09:33

政府補貼在其中所佔的比重會更高許多

play09:37

但現在這筆錢沒了

play09:40

現在,價格差異是最重要的一點

play09:42

價格差異這麼大 客戶就會望而卻步

play09:45

轉頭購買燃油車

play09:48

所以燃油車和電動車之間的巨大價格差異是問題的關鍵

play09:52

當然經濟方面的考量

play09:54

肯定是多數用戶最關心的

play09:57

但除了售價以外

play09:58

歐洲整體來說不斷上漲的電價

play10:01

也是讓許多對 EV「來電」的消費者不敢出手的理由

play10:06

再加上第一批試吃螃蟹的人

play10:09

也就是汽車業裡所說的「Early Adapters」

play10:13

他們駕駛電車已經有了幾年的經驗

play10:15

這些第一批入手電動汽車的人

play10:19

已經累積了第一手的負面經驗

play10:22

三年前入手電動車的我也屬於這些 Early Adapters

play10:27

純粹從個人的經驗來說

play10:30

如今在歐洲駕駛電電動車的體驗不能說很差

play10:34

就是能讓你懷疑人生

play10:37

公共充電樁完全不透明且高昂的電費價格

play10:41

充電卡的相容性太低

play10:44

充電樁相關資訊的不完全

play10:46

或不真實等各種糟心的充電體驗

play10:49

再加上電動車本身會帶來的里程焦慮

play10:53

讓我堅信我們的未來電動出行

play10:56

不可能是現在這個樣子

play10:58

我也更理解為什麼有很多聲音說

play11:00

現在大家在路面上看到的電動車

play11:03

就是一種過度產品

play11:06

當然也有人不同意…

play11:08

不,我不能同意這種觀點。

play11:12

因為如果你看看最新一代的,例如梅賽德斯的 S 級和 E 級,它們有很長的續航里程 開起來沒問題的

play11:21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買的起奔馳的 S 和 E 啊…

play11:26

當然我們可以寄希望於各大車商把今天用於

play11:29

頂級車型的電池技術

play11:31

逐漸「下放」到大眾更能接受的車型中

play11:35

無論如何

play11:36

電動出行的未來

play11:38

還是要依賴新的科技進步

play11:40

我們看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 電池技術立竿見影

play11:46

未來幾年 無論是在價格、性能和產能 都會有長足的進步

play11:53

因此 這讓我相信電動出行能夠 實現它對社會提供可持續 經濟出行方式的承諾

play12:04

我們預計 在接下來的 5 年內 電池技術將實現巨大飛躍 取得重大進步

play12:11

比如固態電池

play12:16

我也發現 在德國不管是對電動車的現狀持悲觀態度還是樂觀的人

play12:22

都仍然相信我們出行方式未來的大方向是電動

play12:27

但是那些憑藉傳統內燃機技術曾經「贏麻了」的德國傳統車商

play12:33

被批評在電動化的路上行動太晚、太緩慢

play12:37

它們還能繼續贏下去嗎?

play12:39

他們對未來有一個清晰的遠景,並且正在實現它

play12:43

未來是電動或至少對現有的產品來說是混合電動的

play12:49

所以我不會太擔心我們無法掌握這項技術

play12:54

德國的「汽車教父」則相信

play12:56

電動出行的未來在中國

play12:59

我們對此持樂觀態度,中國將會取得突破,毫無疑問。 我們認為它也會進入歐洲和美國市場

play13:10

但問題總是在於政治人物會做什麼?

play13:14

政治家可以讓汽車產業消亡 也可以讓它生存下去 但是人們無法預測政治家的做法

play13:22

您覺得呢?

play13:24

什麼將決定未來我們的出行方式?

play13:28

電動出行會是未來嗎?

play13:30

中國會決定電動出行的未來嗎?

play13:33

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高見

play13:36

一切只為「按讚訂閱雖然好

play13:39

獨立思考價更高」

play13:42

這裡是為您的自由決定

play13:44

提供自由資訊的德國之聲

play13:47

感謝您的關注

play13:48

真的很感謝

play13:50

咱們下次再見!

Rate This

5.0 / 5 (0 votes)

Related Tags
电动车中西方技术进步政治决策可持续出行市场趋势汽车产业補贴政策环保未来出行
Do you need a summary in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