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n good? Babies help unlock the origins of morality
Summary
TLDR本视频探讨了人类天生是否具有道德感,及婴儿是否具备早期的道德判断力。通过耶鲁大学的婴儿实验室,研究者发现即使是几个月大的婴儿,也能分辨并偏好对他人友善的行为,而不喜欢恶劣的行为。然而,研究也表明婴儿天生有某些偏见,如对自己类似的人表现出更大的偏好。这些发现揭示了人类行为中道德的双重性:既有利他的一面,也有偏见与自私的一面。视频通过这一系列实验表明,社会教育在塑造我们的道德观念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Takeaways
- 😀 婴儿是否天生具有道德感?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很久。
- 😀 通过实验发现,婴儿在三个月大时就能区分善恶,并倾向于选择帮助他人的角色。
- 😀 婴儿的道德感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而非后天学习的,至少在初期阶段如此。
- 😀 研究显示,大部分婴儿偏好帮助他人而非伤害他人的行为。
- 😀 甚至在三个月大的婴儿中,便能通过目光注视时间来表露他们的道德倾向。
- 😀 尽管婴儿本能地偏好友善的行为,但他们也会对不喜欢的角色产生负面情绪,表现出对‘其他人’的排斥。
- 😀 婴儿的偏见研究表明,人类天生倾向于对与自己相似的人产生好感,而对与自己不同的人则产生偏见。
- 😀 这些研究表明,我们的道德基础包括既有利他主义也有偏见,而这种偏见似乎是自然的进化结果。
- 😀 人类倾向于将世界划分为‘我们’和‘他们’,即使是基于最微小的差异,譬如口味偏好。
- 😀 尽管人类天生有某些偏见和自私倾向,教育和社会化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公平与无私的行为。
- 😀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逐渐倾向于选择公平选项,体现出社会化对他们行为的影响。
Q & A
婴儿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表现出对‘善’与‘恶’的基本判断吗?
-是的,婴儿在三个月大时就能显示出对有帮助的角色的偏好,并表现出对不道德行为(如抢夺玩具)的反感。
‘婴儿道德’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实验结果表明,婴儿天生具有基本的道德感,能够区分善与恶,偏好助人者并惩罚恶行者。
关于婴儿偏爱的研究显示了什么?
-婴儿会偏好和自己有相似之处的人或角色,例如相同的食物喜好,这展示了早期的偏见行为。
婴儿是否具有‘公正’的意识?
-是的,婴儿在面对不公平行为时会表现出负面情绪,例如看到一个角色抢夺玩具时,他们会倾向于支持让不公平行为受到惩罚。
婴儿在三个月大的时候如何展示他们对‘善与恶’的偏好?
-三个月大的婴儿会通过视觉偏好来表现。例如,当被展示‘善’与‘恶’的角色时,他们会更多地凝视于表现出善意的角色。
幼儿的偏见是如何体现的?
-实验表明,婴儿倾向于偏爱那些与自己相似的角色,甚至可能希望对与自己不同的角色进行惩罚。
这些发现对我们理解人类天性有什么影响?
-这些研究表明,人类不仅天生具备道德感,还具有对‘自我’和‘他者’的偏见,反映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和心理机制。
婴儿如何展示他们的‘偏见’?
-婴儿会偏爱与自己在食物选择或其他微小差异上相似的角色,并可能对不同的角色产生负面反应,如想让其受到惩罚。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对公平的理解发生了什么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越来越重视公平性。大约八岁时,孩子们开始偏好给予他人平等的奖励,而十岁左右,他们甚至会选择主动给予他人更多。
文化和教育如何影响婴儿天生的偏见?
-文化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孩子们克服与生俱来的偏见,培养他们的公平和慷慨,尽管这些偏见的种子仍然存在。
Outlines

此内容仅限付费用户访问。 请升级后访问。
立即升级Mindmap

此内容仅限付费用户访问。 请升级后访问。
立即升级Keywords

此内容仅限付费用户访问。 请升级后访问。
立即升级Highlights

此内容仅限付费用户访问。 请升级后访问。
立即升级Transcripts

此内容仅限付费用户访问。 请升级后访问。
立即升级浏览更多相关视频

MOOC_Penghayatan Etika & Peradaban_ Topik 2 - Bahagian 1

老子自述開悟的全過程,《道德經》暗藏道家修行悟道的終極境界!「素說道德經 I 道篇 I 第5章」

I Got Cancelled. My Full Response

《道德經》: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Mooc_Penghayatan Etika & Peradaban_ Topik 1- Bahagian 4

AI, Man & God | Prof. John Lennox

Klassiker der Weltliteratur: Arthur Schnitzler - "Leutnant Gustl" | BR-alpha
5.0 / 5 (0 v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