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Structure 2b"

Brian Hyatt
13 Aug 202424:56

Summary

TLDR本视频讲解了DNA结构的紧密包装方式,首先介绍了‘串珠状’结构,即DNA绕着组蛋白形成核小体,进一步折叠形成直径约30纳米的螺旋状结构。组蛋白H1通过与链间DNA的结合起到稳定结构的作用,使DNA进一步压缩至原长度的1/6。最终,DNA会形成较长的环状结构,这些环状结构被锚定在一个由非组蛋白组成的框架中,称为核支架或核基质。

Takeaways

  • 😀 DNA是由两个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组成的右手双螺旋结构。
  • 😀 DNA的双螺旋结构由碱基配对(A-T和G-C)通过氢键连接,并通过糖-磷酸骨架稳定。
  • 😀 DNA的一个完整螺旋每10对碱基旋转一次,宽度约为2纳米。
  • 😀 B型DNA是最常见的DNA形式,Z型DNA是左手螺旋结构,而A型DNA则在高盐环境下形成。
  • 😀 原核生物的DNA通常是圆形的,而真核生物的DNA是线性的,并且每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组成。
  • 😀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包含更多的基因,且这些基因通过线性结构分布在染色体上。
  • 😀 DNA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染色质由DNA和组蛋白组成。
  • 😀 组蛋白是小的、带正电的蛋白质,DNA缠绕在其上形成核小体,即“珠串结构”。
  • 😀 核小体进一步折叠形成30纳米宽的染色质纤维,并由组蛋白H1进一步稳定。
  • 😀 30纳米的染色质纤维通过进一步折叠和环化形成更紧凑的结构,这些环与核基质中的蛋白框架相连接。
  • 😀 真核染色体的结构是多层次的,从核小体到30纳米纤维,再到更大尺度的环状结构,都在细胞核内得到精密的组织与折叠。

Q & A

  • 什么是核小体?

    -核小体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的基本单位,DNA以大约1.7圈的形式缠绕在组蛋白八聚体上,形成类似珠子的结构,通常称为“串珠状结构”。

  • 核小体如何通过DNA压缩?

    -通过将DNA缠绕在组蛋白上,核小体能够将DNA压缩大约七倍,形成更加紧密的结构,有助于在细胞内存储大量的遗传信息。

  • 核小体中H1组蛋白的作用是什么?

    -H1组蛋白主要结合在连接DNA的连接区,稳定核小体的结构,促进更高层次的DNA折叠。

  • 在电镜下,如何观察到“串珠状结构”?

    -在电镜下,可以看到DNA和组蛋白形成的圆形结构,呈现出典型的“串珠状结构”,其中每个核小体由DNA和组蛋白组成,连接DNA则形成链接DNA。

  • 什么是30纳米染色质纤维?

    -30纳米染色质纤维是由核小体进一步折叠形成的结构,直径约为30纳米。此结构由H1组蛋白稳定,进一步压缩DNA,将其大小减小为原来的六分之一。

  • 30纳米染色质纤维如何形成?

    -30纳米染色质纤维通过核小体的进一步折叠形成,这种折叠使得染色质形成一个更加紧凑的结构,大约为30纳米宽。

  • 在进一步折叠中,染色质形成了什么结构?

    -在进一步的折叠过程中,染色质形成了长的环状结构,每个环约包含85千碱基对的DNA,这些环通过非组蛋白的支架蛋白与细胞核框架连接。

  • 染色质的最终结构是如何稳定的?

    -染色质的最终结构通过非组蛋白支架蛋白的框架稳定,这些支架蛋白帮助维持DNA在细胞核中的紧密和有序排列。

  • H1组蛋白如何参与染色质的结构稳定化?

    -H1组蛋白通过结合连接DNA区域,促进染色质的进一步折叠和稳定,减少DNA的空间占用,并增强染色质的压缩程度。

  • 为什么染色质结构在细胞中如此重要?

    -染色质结构在细胞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帮助高效地存储DNA,还能在细胞分裂时正确地传递遗传信息,同时调节基因表达和DNA修复等生物学过程。

Outlines

plate

此内容仅限付费用户访问。 请升级后访问。

立即升级

Mindmap

plate

此内容仅限付费用户访问。 请升级后访问。

立即升级

Keywords

plate

此内容仅限付费用户访问。 请升级后访问。

立即升级

Highlights

plate

此内容仅限付费用户访问。 请升级后访问。

立即升级

Transcripts

plate

此内容仅限付费用户访问。 请升级后访问。

立即升级
Rate This

5.0 / 5 (0 votes)

相关标签
DNA结构核小体染色质遗传学基因表达生物学科学教育细胞学分子生物学DNA折叠细胞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