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樺|如何像個正常人一般生存?: #莎莉魯尼 現象級小說《#正常人》|已讀不回 S3 #1】

虛詞無形
12 Apr 202316:51

Summary

TLDR在这段视频中,主持人鄧小樺探讨了莎莉·魯尼的小说《正常人》以及它对“正常性”的挑战。通过对小说的讨论,她提出了关于个体与社会期望之间冲突的深刻问题,尤其是在追求自我真实性与渴望融入社会之间的矛盾。鄧小樺分享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心理描写和社会评论,强调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正常”的渴望和困惑。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梅黎安和康諾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在爱情、友情和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情感,以及他们如何在不被定义为“正常人”的标签下寻找归属和理解。

Takeaways

  • 🤔 书中探讨了‘正常’与‘不正常’的界限,以及人们对此的内在挣扎。
  • 📚 《正常人》是一部校园爱情小说,讲述了梅黎安和康諾从高中到大学的爱情故事。
  • 🌍 该书全球销量突破百万册,获得多个书奖,也是奥巴马的年度选书。
  • 🎓 作者莎莉·鲁尼是90后作家,被认为代表21世纪未来的声音。
  • 📈 小说描绘了千禧一代的虚无与疏离,以及他们在社交媒体时代的新现象。
  • 💔 男女主角都有无法被‘正常人’理解的内在秘密,这使他们的关系更加紧密。
  • 🤨 主角们对世界体制如阶级问题、教育制度等有隐性批判,但没有推动改变。
  • 🌿 书中反映了青春期对认同和接纳的渴望,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
  • 🚀 梅黎安的角色展现了特立独行的个性和对自由的强烈追求。
  • 💞 康諾和梅黎安的关系经历了从相爱到背叛,再到复杂情感的摇摆。
  • 🌟 莎莉·鲁尼的写作风格简洁而深刻,能够将严肃话题融入日常对话中。

Q & A

  • 《正常人》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哪些主题?

    -《正常人》主要探讨了青春期的自我认同、追求与众不同与渴望被接纳之间的矛盾、千禧世代的虚无与疏离,以及社交媒體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等主题。

  • 为什么《正常人》这本书会吸引那些觉得自己有些「不正常」的读者?

    -《正常人》这个书名和书中对「正常」的探讨吸引了那些自觉与一般人有所不同、感到自己有些「不正常」的读者,因为它触及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疑问和共鸣。

  • 小说的男女主角梅黎安和康諾的关系是怎样的?

    -梅黎安和康諾从高中开始相恋,经历了大学到毕业大约四年的时间,他们的关系经历了多次的分分合合,是一种既像爱情又像友情的复杂关系。

  • 《正常人》中的社交媒體主题是如何体现的?

    -书中通过描绘主角们如何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如何在意他人眼光以及在社交媒體下的孤独感,体现了社交媒體对现代人际关系的影响。

  • 莎莉·魯尼是如何通过《正常人》来反映千禧世代的特点的?

    -莎莉·魯尼通过描绘主角们的生活背景、他们如何参与社群、使用社交媒体、规划未来等方面,以及他们对世界的敏感和质疑,反映了千禧世代的虚无与疏离感。

  • 小说中提到的「菁英主義」是如何被反省的?

    -在小说中,主角们在餐厅吃饭时意识到同样是大学生的侍应生需要服务他们,引发了对于社会不公和「菁英主義」的反省。

  • 《正常人》中的爱情描写有哪些特点?

    -《正常人》中的爱情描写以简洁而深刻的笔法,探讨了因孤独而渴望亲密、精神与身体契合的甜蜜状态,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深度。

  • 为什么说《正常人》不仅仅是一本爱情小说?

    -《正常人》不仅仅是一本爱情小说,因为它还涉及了与世界和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主题,如阶级问题、教育制度、学校风气等,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 小说中的梅黎安为什么被同学们视为怪胎?

    -梅黎安因为她直接的说话方式、顶撞老师、违反校规以及她强烈的追求自由的精神,在中学时被同学们视为怪胎。

  • 康諾为什么会背叛梅黎安?

    -康諾因为害怕被人知道自己和梅黎安相恋而遭到排挤,所以对外否认了他们的关系,并和另一个欺负梅黎安的女孩在一起,这是他为了被认为「正常」而背叛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 《正常人》如何影响读者对「正常」的理解?

    -《正常人》通过主角们的故事和内心挣扎,让读者反思所谓的「正常」其实并不一定是值得追求的,鼓励读者珍惜自己与众不同的部分,接受并欣赏个体的独特性。

Outlines

00:00

📚 探索「正常」的界限

本段介绍了一本名为《正常人》的畅销书,由主持人鄧小樺推荐。书中探讨了人们对于自己和他人是否正常的疑惑,以及这种疑惑在青春期开始并可能持续一生。《正常人》是一部校园爱情小说,讲述了两位主角梅黎安和康諾从高中到最后一年的复杂关系。书籍因其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写和关系刻画而受到欢迎,全球销量突破百万册,并获得了多个书奖,包括奥巴马的年度选书。

05:01

🤔 千禧世代的虚无与疏离

这一部分深入探讨了《正常人》中所反映的千禧世代的虚无与疏离感。书中通过主角们的生活背景,探讨了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年轻人对于社会主流的质疑和自我反省。小说中的人物虽然追求自由和真我,但也面临着与社会期望不符的压力和挑战。

10:07

💔 爱情与自我认同的冲突

本段讲述了小说中两位主角梅黎安和康諾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在追求自我认同和被社会接受之间的挣扎。梅黎安在中学时期就表现出独立和直言不讳的性格,而康諾则是受欢迎的运动健将。两人的关系经历了多次的分分合合,反映了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脆弱和不确定性。

15:09

🌟 文学的价值与新世代的声音

最后一部分强调了《正常人》对于文学和社会的价值,以及作者莎莉•魯尼作为新世代代表人物的重要性。书中的对话和情节展现了年轻人对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他们对于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小说被认为是一部代表未来的經典,作者通过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新世代的心态和想法。

Mindmap

Keywords

💡正常人

在视频中,'正常人'这一概念被用来探讨社会对个体的期待与个体自我认知之间的矛盾。它指的是那些被认为符合社会规范、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的人。视频通过讨论《正常人》一书,指出即使是被认为是'正常人'的人,也可能在内心深处感到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书中通过男女主角的故事,展示了追求成为'正常人'的压力和挑战,以及这种追求如何影响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

💡校园爱情

校园爱情是视频中提到的一种爱情类型,通常发生在学校环境中,涉及青少年之间的情感纠葛。在《正常人》一书中,校园爱情是主要情节之一,描述了男女主角从高中到最后一年的爱恋经历,以及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复杂关系。这种爱情往往充满了青涩、迷茫和成长的痛苦,反映了青春期个体在情感和社会认同上的探索。

💡社交媒體

社交媒體在视频中被提及为影响现代人际关系和个体自我认知的重要因素。它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社交互动,如Facebook、Instagram等。在《正常人》中,社交媒體被用来描绘千禧一代的生活状态,他们在使用社交媒體时既感到连接又感到孤独,这种矛盾体验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份和价值的认同感。在视频中,自我认同与追求成为'正常人'的压力紧密相关。书中的男女主角在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中,经历了对自我价值和在社会中位置的深刻反思。这种探索不仅是青春期的常见主题,也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部分。

💡千禧世代

千禧世代指的是在1981年到2000年之间出生的人群,这一代人成长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视频中提到,《正常人》一书被认为是描绘了千禧世代的虚无与疏离感,通过爱尔兰青年的生活背景,展现了他们如何参与社群、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规划未来等面向。

💡心灵契合

心灵契合指的是两个人在情感、思想和价值观上的深度共鸣和理解。在视频中,这一概念被用来描述男女主角之间的关系,他们虽然在外人看来可能不完美,但在心灵上却有着深刻的联系。这种关系超越了表面的和谐,触及到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社会批判

社会批判是指对现存社会结构、制度或主流价值观的质疑和反思。在视频中,作者莎莉·鲁尼通过小说《正常人》对社会进行了隐性的批判,尤其是在描绘千禧世代的生活和心态时,她提出了对教育制度、阶级问题和社交媒體影响的质疑。

💡虚无与疏离

虚无与疏离是视频中提到的主题之一,指的是个体在现代社会中感到的无目的感和与他人的隔离感。在《正常人》中,这种情绪反映了千禧世代的特点,他们在追求个人认同和社会归属感的过程中,常常感到迷茫和孤独。

💡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主義者是指那些信奉或支持马克思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人。在视频中,作者莎莉·鲁尼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这影响了她在书中对校园青春背景的描绘,其中包含了左翼文青、理想青年的思想色彩。书中的对话和情节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和阶级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青春成长

青春成长是指在青春期个体在情感、认知和社会角色上的成熟过程。在视频中,青春成长是《正常人》一书的核心主题之一,书中通过男女主角的故事探讨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矛盾和自我发现。

💡独特性

独特性指的是个体与他人不同的特质或特点。在视频中,独特性被强调为个体应当珍视和保护的部分,它是每个人个性和创造力的源泉。书中通过男女主角的故事,鼓励读者接受并珍惜自己的独特性,即使这可能意味着与'正常人'的世界格格不入。

Highlights

《正常人》是一本探讨自我认同与社会适应的校园爱情小说。

本书由莎莉·鲁尼创作,她被认为是21世纪未来的重要作家之一。

小说背景设定在爱尔兰,讲述了两位主角从高中到大学的爱情故事。

小说深入描绘了千禧一代的虚无与疏离感。

书中通过社交媒体的使用探讨了现代人的孤独问题。

小说中的男女主角都有着无法被常人理解的内心世界。

《正常人》获得了全球多个书奖,也是奥巴马的年度选书。

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同样受到欢迎,节奏明快且细致。

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甜蜜,而是充满了真实与矛盾。

作者通过对话展现了角色间的思想碰撞和辩论。

书中涉及了对世界体制、教育制度等的隐性批判。

小说反映了青春期的迷茫和对认同的渴望。

主角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也在探索自我与社会的边界。

小说中的爱情关系复杂而深刻,探讨了亲密与自我之间的张力。

《正常人》被视为一部代表未来的经典。

Transcripts

play00:03

你覺得自己正不正常?

play00:05

你覺得其他人正不正常?

play00:07

你覺不覺得有少少不正常,其實都很正常?

play00:12

以前這些問題會出現在連環殺手、驚慓小說裡面的

play00:17

但是今天我要跟大家說的,是一本品學兼優的校園愛情小說

play00:23

已讀不回 BOOK CHANNEL,新一季跟大家見面

play00:25

我們要說的是莎莉·魯尼的暢銷小書《正常人》

play00:30

我是鄧小樺

play00:31

我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主持

play00:34

我好靚女~~~

play00:36

是的

play00:38

不知你心底是否也有這樣一把聲音:

play00:42

我已經很努力了,但為何不能像個正常人一般生活?

play00:46

我想做自己,希望保持真我,但又渴望和一般人一樣

play00:52

為何這麼矛盾?我這樣的人,可以與人有良好的親密關係嗎?

play00:58

這可能是一個人從青春期(尤其是中二那時)就開始有的疑問

play01:04

但這疑問可能會在人生中維持很長的時間

play01:08

我是鄧小樺,又上BOOK CHANNEL 和大家講書

play01:12

今次我要講一本非常受歡迎的書:《正常人》

play01:16

因為,它可能在回應你的問題

play01:22

《正常人》這個書名真的取得很聰明

play01:26

我直覺那些認為自己很正常的人,是不會被這個書名所吸引的

play01:31

它吸引的是那些覺得自己多少有點「不正常」

play01:35

和一般人格格不入相處不來的人

play01:38

像我這樣的婆婆年紀,女王作風,仍然覺得關自己事

play01:47

而這本書十分受歡迎,讀者群很廣大

play01:48

所以可能其實很多人都自覺自己有不正常的成份

play01:52

它有多受歡迎呢,我手上這本是台灣時報出版的繁體版

play01:57

第十四刷,可能都賣過了二萬本,全球銷量則突破百萬冊以上了

play02:06

這本書獲得的榮譽很多,在全球獲得多個書獎

play02:11

也是奧巴馬的年度選書,也入選過無數雜誌媒體的年度選書

play02:15

此書的繁體版2019年面世,不過香港人2019年是很忙的

play02:21

2020年又進入疫情了,不知你會否忽略了這本小說

play02:25

這本書也有拍成劇集,那就更紅了

play02:27

我看了一點,覺得是不錯的改編

play02:30

節奏明快同時細緻,大家有興趣可以找來看

play02:34

《正常人》其實是一個校園愛情小說,背景是西愛爾蘭

play02:39

女主角梅黎安和男主角康諾在高中最後一年相戀,在後來讀大學到畢業

play02:48

維時大概四年左右,兩人離離合合、分不清是愛情還是友情的故事

play02:54

情節本身是平淡的,沒有死人塌樓

play02:56

但因為人物心理描寫,人物之間關係的深入刻畫,而取得強大成績

play03:03

作者莎莉•魯尼,1991年出生,很年輕

play03:07

被西方文壇公認第一位足以代表21世紀未來的作家

play03:12

《紐約時報》稱她是「千禧世代首位偉大作家」

play03:16

《正常人》被稱為「現象級」小說

play03:20

小說描寫了千禧世代(1981-2000年出生的人)的虛無與疏離

play03:27

虛無與疏離這種主題,從存在主義小說如卡繆《異鄉人》中就有

play03:33

但書中以愛爾蘭青年的生活背景,包括他們如何參與社群

play03:39

如何使用網絡和社交媒體、規劃未來等面向來描畫,就有了新的意義

play03:48

社交媒體讓人無法脫離別人的眼光、更在意他人眼光,同時也更孤獨

play03:55

這種像被他人無時無刻監視的狀態下,然後與其他人關係疏離的心情

play04:03

應該是千禧世代的新現象

play04:06

男女主角都有無法被「正常人」理解的內在隱密部分

play04:10

這也反過來讓他們更加親密

play04:14

因為世界上能讓他們安心在其面前流露真實自我的人,太少了

play04:20

即使男女主角讀很多書,有左翼關懷弱勢的傾向

play04:25

懂得質疑社會主流,但他們並沒有猛烈批判的對象

play04:31

不想打倒什麼,甚至也不會挺身而出和人衝突

play04:35

最強的質疑和批判都可能是針對自己的

play04:39

我記得書中有一段反省「菁英主義」,是男女主角各自獲得獎學金

play04:45

可以好好吃一頓並去歐洲旅遊,而他們在餐廳吃飯時發現侍應也是大學生

play04:54

便產生「我們一樣是大學生,為什麼我們被人服務而他們要服務人?」的疑問

play05:00

這不公平,這種質問是敏感的

play05:05

但也不會推向任何改變結構與制度的行動,是否就是所謂千禧世代的虛無?

play05:08

但也不會推向任何改變結構與制度的行動,是否就是所謂千禧世代的虛無?

play05:12

對於世界本有的體制如階級問題、教育制度、學校風氣

play05:16

甚至連文藝組織的行事風氣,本書都有隱隱的批判

play05:20

你會覺得作者其實是個很尖銳的人

play05:23

而小說也不只是愛情故事,其實是與世界和社會問題息息相關的

play05:34

可能在年輕時,我們特別需要其它人的認同

play05:37

被其它人接納為圈子的一部分,尤其中學時期啦

play05:41

中學時被人杯葛是特別慘的,因為我們上課下課都必須和同一班人一起的

play05:47

所以不少人都會花很大的代價去令自己被人接納

play05:51

例如假裝與朋友有相同嗜好和品味、用同樣的牌子、對人不敢表示反對意見

play06:01

不情願地將私隱與人分享、別人說色情笑話要跟著說、去自己不太想去的場合

play06:10

咦,以上所有行為可能在我們成年之後都有繼續做的,是吧

play06:14

總之,你覺得「應該這樣,正常人就是這樣」

play06:20

正常人不會沒有朋友的嘛,而朋友要求你這樣,你就唯有這樣做

play06:25

小說的女主角梅黎安,在中學就是一個非常特立獨行的人

play06:30

她說話直接到驚人的地步,會頂撞老師、犯校規被罰

play06:34

譏諷那些對她不友善的同學,她的原則就是:

play06:42

這種強烈追求自由的精神,真的很可貴 ——

play06:45

但代價就是在學校裡完全沒有朋友,梅黎安常被杯葛、欺凌甚至非禮

play06:53

整本書裡不斷被認為是怪胎,被人叫她去看醫生

play06:58

包括她的家人如是,當梅黎安和男友分手時被杯葛,她這樣思考:

play07:48

小說因為有許多內心描寫,都真的寫出了梅黎安與眾不同

play07:53

同時也寫到了她的矛盾心情,她有時鄙視「正常人」

play07:58

但有時也因為自己「不夠正常」而感到有壓力,甚至自卑

play08:03

梅黎安會說:

play08:14

男主角康諾在中學是很受歡迎的運動健將,很多女孩喜歡他

play08:20

但康諾被梅黎安吸引,當她被人羞辱的時候,康諾會挺身保護她

play08:27

二人秘密相愛,但後來康諾害怕被人知道自己和梅黎安相戀而被排擠

play08:36

所以對外否認了他和梅黎安的關係,還和另一個欺負她的女孩在一起

play08:42

我想這是很大的背叛,因為康諾認為梅黎安由心靈至外表都是那麼的好

play08:50

他們二人是能在心靈上溝通的,SOUL MATE (靈魂伴侶)的感覺

play08:54

所以這真的是因為想被認為是「正常人」而背叛了自己的內心感受

play09:01

這是青年人的脆弱

play09:03

而小說一直發展,儘管二人都各自由一個極端擺蕩到另一個極端

play09:09

「正常人」的世界,由始至終,都像是一個遙遠而不可捉摸的標準

play09:16

始終二人都沒法覺得自己是「正常人」

play09:19

生命會讓我們由一個極端擺蕩到另一個極端

play09:23

但卻不讓我們到達所謂的正常,這二位主角雖然不算幸福

play09:31

但小說卻讓讀者慢慢地投入了他們的生命和心靈

play09:36

被他們感染,反過來質疑所謂的「正常」也不算很好

play09:42

《正常人》裡面寫愛情的感覺也寫得不錯

play09:45

例如因為孤獨而渴望親密的感覺,精神身體兩者都可以契合的甜蜜狀態

play09:52

作者都用一種簡潔而鞭闢入裡的筆法寫,令人覺得她對這些有深刻洞察

play10:00

高中之後梅黎安和康諾一直保持介乎朋友與戀人之間的關係

play10:06

包括是為了不想破壞摯友的關係而不戀愛,但又會互相妒忌對方的另一半

play10:13

到底為何兩個人是對方最信任的人都不能相戀呢,我要賣個關子

play10:21

大家可以在書中找答案,不過在我看來他們的問題應該不是最嚴重的問題

play10:26

心靈這麼契合,困難應該迎刃而解才對

play10:31

一言以蔽之,令你「感覺自己正常」的伴侶未必是最和你心靈契合的伴侶

play10:37

而性關係上最能滿足你的伴侶,也未必是和你心靈契合的伴侶

play10:42

而心靈最契合的那個呢,又因為命運的牽引

play10:46

不一定能在長相廝守,結果一種不穩定、難以清楚定義的關係

play10:53

反而可以保留某種極度真摯的親密,這也真算深刻,人類也真是麻煩

play11:00

我還是選一段比較甜蜜的來讀吧:

play12:09

莎莉.魯尼是作家,當過文學雜誌編輯,也是歐洲大學學界最佳辯論手

play12:18

因此在書中的愛情對話、社交對話中,對白都帶有辯論色彩

play12:23

她能夠將觀點在對白中帶出,讓不同觀點交鋒辯論,而不感突兀

play12:30

她自認是馬克思主義者,所以在書中的校園青春背景裡

play12:37

有不少左翼文青、理想青年的思想色彩

play12:41

我想這也是奧巴馬夠膽推薦此書的原因

play12:45

這可說是知識份子的青春戀愛小說,更準確地說

play12:50

它沒有把知識份子和愛情小說讀者分開,可能世界就是這樣被她改變了

play12:56

例如梅黎安和康諾首次談起共同讀過的書是

play13:03

《共產黨宣言》

play13:05

我當時心裡大叫,如果我讀大學時有男仔用《共產黨言言》來追我!

play13:12

這就是夢幻性(FANTASY)了

play13:16

所以二位主角雖然過得不幸福

play13:18

但我仍然覺得,他們的故事足以代表我心目中的某種理想型態或 DREAM LIFE

play13:26

我就會想:「我們有共同的書單、共同的關懷」

play13:30

「但為什麼我沒有過上這麼特別的人生、遇上這麼特別的人!」

play13:36

哦,原來是我太容易屈服於「正常人」的世界了

play13:41

康諾後來有一個女朋友叫海倫,她很努力假裝和梅黎安友好

play13:48

但其實她跟康諾說,她覺得梅黎安很自我陶醉

play13:54

「她真的在乎以色列和談?」

play13:57

康諾答:「是呀她真的在意,她從高中時就在意這些」

play14:03

而且康諾跟著再說:「老實說,也在意,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

play14:09

女友不服,說,你不覺得她這樣只是想引人注意嗎?!

play14:15

哇你有沒有覺得這個情況很熟悉!

play14:18

覺得談論嚴肅話題只是自我陶醉和想引人注意!

play14:25

你覺不覺得很熟?原來愛爾蘭的正常人和我的世界裡的正常人是一樣的!

play14:34

我想讀者中很多左翼理想青年、文藝青年都會覺得這個狀況十分熟悉

play14:40

而小說就是在這些地方,很尖銳地讓我們覺得正常人的世界也不算很好

play14:49

讓我們反思原有的主流價值,接受本來不被接受的事物,這就是文學的價值

play14:57

本書被稱為「一部代表未來的經典」

play15:00

而作者莎莉•魯尼也被認為是新世代的代表人物

play15:04

莎莉.魯尼所獲得的重視,證明了她寫年輕人有其新意

play15:09

也令許多人了解了新世代的心態,泰晤士報的書評說:

play15:25

所以年輕人的非主流想法,往往可以撞擊主流價值觀而產生新的事物

play15:31

而《正常人》是做到了這一點的,其實看看現在的國際出版巿場

play15:37

許多新湧現、受歡迎的小說多少都會把角色營造成會讀書的文藝青年

play15:44

有左翼思想、會關懷政治與社會等

play15:48

我想各位寫書中的青年作者也可以考慮一下

play15:52

原來世界在期待你展現某種理想性,給點信心!

play15:58

過了這麼多年,關於自己和正常人的距離,我自己的情況是

play16:04

自己覺得自己很正常,但別人可能覺得我不正常

play16:09

但我已經不再理了,不想再花精神在這方面

play16:13

而如果正在看這部影片的你,仍然糾結於自己與正常人為何格格不入

play16:19

那麼我希望你能夠珍惜自己與眾不同的部分,一直好好的保護它

play16:26

這樣每個人才擁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play16:30

這個世界也因為你而變得有趣一點,好嗎?

Rate This

5.0 / 5 (0 votes)

Related Tags
千禧一代自我认同爱情小说青春期社会批判校园生活爱尔兰背景莎莉·鲁尼心灵契合社交媒體
Do you need a summary in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