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中國經濟? | DW德媒怎麽説

DW 中文 - 德國之聲
9 Mar 202409:00

Summary

TLDR在最新一期的《德国之声德媒怎么说》节目中,讨论了中国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节目引用了多位学者和专家的观点,包括瑞士学者Beat Hotz-Hart、北大教授Michael Pettis以及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Adam Posen的分析,指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投资过度而消费不足,政府对私营经济的限制,以及公众对政治的广泛不信任。同时,提出了增加消费、改善社会福利体系、重新设计国家与私营经济的关系等解决方案。此外,节目还关注了香港的经济问题,指出香港在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内地化进程之间的矛盾。整个讨论旨在探讨中国及其特别行政区香港面临的经济问题及可能的出路。

The video is abnormal, and we are working hard to fix it.
Please replace the link and try again.

Q & A

  • 中国总理李强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多少?

    -中国总理李强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5%。

  • 德语媒体如何评价中国经济目前的状况?

    -德语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投资比重过高、消费比重太低等问题,以及需要新的增长模式。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Michael Pettis提出了哪种观点来解释中国经济的挑战?

    -Michael Pettis认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投资比重过高而消费比重太低,导致经济增长泡沫化和效率低下。

  • 瑞士学者Beat Hotz-Hart在《新苏黎世报》上发表的评论中指出了哪些关于中国经济的主要观点?

    -Beat Hotz-Hart指出,中国经济需要新的成长模式,当前的模式过度依赖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存在过剩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Adam Posen代表的观点是什么?

    -Adam Posen的观点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政府近年来对私人经济的限制和民众对政治的广泛缺乏信任,导致私人部门获得阻碍。

  • 《资本》杂志关于中国股市的观点是什么?

    -《资本》杂志认为,中国股市目前的稳定是国家干预的结果,但真正的稳定需要体制性改革和外国投资者的信心恢复。

  • 根据德文媒体的报道,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面临什么情况?

    -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面临价格暴跌和大量空置住宅的问题,这反映了过去过度投资和泡沫化的后果。

  • 耶鲁大学经济学家Stephen S. Roach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是什么?

    -Stephen S. Roach认为,中国经济正遇到严重问题,政府的短期刺激措施无法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如人口下降和过度依赖国有企业。

  • 如何解释香港当前经济的困境?

    -香港经济的困境部分是由于内地化进程加速和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之间的矛盾,以及国际企业和基金对政治路线可预测性的需求。

  • 文章提出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解决方案包括哪些?

    -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推动更大程度的所得再分配,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增加高端服务业和消费的比重,以及增强私营部门的信任和自由。

Outlines

00:00

📈 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改革路径

在最近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中国总理李强将202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为5%,但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文章从德语媒体的角度出发,引用了两位学者的观点来分析中国经济的现状及其挑战。一方面,蘇黎世大學教授Beat Hotz-Hart和北大教授Michael Pettis认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过高的投资比重和过低的消费比重,这导致了经济增长的泡沫化和资源过剩。他们认为,中国需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推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来实现结构性变革。另一方面,Adam Posen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对私营经济的限制和民众对政治的广泛不信任,导致私人投资和消费下降。他强调,中国经济的成功依赖于私营部门的活力,需要引入自由主义元素和进行体制性改革。德国《资本》杂志还提到,中国股市的稳定需要外国投资者的信心,这也要求进行深层次的经济和政治改革。

05:03

🌏 中国经济透视:从挑战到香港的困境

文章第二部分首先指出,中国股市暴跌反映出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借鉴日本经验显示,恢复信任需要长时间。耶鲁大学经济学家Stephen S. Roach在《经济周刊》上撰文指出,中国经济正面临严重问题,包括人口下降和对国有企业的过度依赖,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提高生产效率。然而,中国政府的监管压力和对创新的扼杀使这一目标难以实现。最后,文章转向香港的经济情况,指出香港在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内地化进程之间的矛盾。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虽然强调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和高度自治,但其政策和对利润的片面追求表明,对于香港这样一个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国家安全比经济繁荣更为重要,这对香港的未来构成了严峻挑战。

Mindmap

Keywords

💡经济增长目标

经济增长目标是政府或其他决策机构设定的一国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在视频中,中国总理李强将本年度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这表明中国政府对于当前经济状况的预期以及他们所希望实现的经济增长水平。这个目标反映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和预期管理。

💡经济降温

经济降温指的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活动减弱的现象。视频提到北京方面推出的各类措施,旨在扭转当前的经济降温局面,说明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政府正在通过政策干预来促进经济回暖。

💡结构性变革

结构性变革指的是经济、社会或政治体系中的根本性、长期性变化。视频中提到的房地产危机需要一场结构性变革,指的是中国经济需要通过根本性改变,如调整经济结构、优化投资领域等,以解决房地产市场的过剩和泡沫化问题。

💡投资和消费比重

投资和消费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中投资和消费在总需求中的占比。视频中提到中国经济的主要阻礙之一是投资比重过高而消费比重太低,指出了中国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以实现更为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高端服务业

高端服务业指提供专业化、知识密集型服务的行业,如金融、信息技术、咨询等。视频提到经济必须向產業鏈上游发展,进入价值更密集的领域,这包括增加高端服务业和消费的比重,说明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所得再分配

所得再分配是指通过政府的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调整个人或家庭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视频中提到要增加消费,就必须推动更大程度的所得再分配,意味着通过改善收入分配,增加民众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需求。

💡私人企业投资

私人企业投资指的是由私人企业为扩大生产或提高服务质量而进行的资本投资。视频中提到由于政府对私人经济的限制以及民众对政治的广泛缺乏信任,导致私人企业投资下滑。这反映出政策环境和政治信任对私人企业投资活动的重要影响。

💡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是指用最少的资源产出最多的商品和服务。视频中指出,中越来越依靠生产效率偏低的国有企业,而高效率的私營经济部門面临监管压力,导致生产效率提升的可能性不大。这突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中的核心地位。

💡股市体制性改革

股市体制性改革指的是对股票市场的基本规则和运作机制进行根本性的修改和完善。视频中提到中国股市面临的问题,如股市关系错综复杂、反间谍法对信息透明度的影响,表明中国股市亟需体制性改革以恢复投资者信心和市场健康。

💡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是指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核心角色,拥有高度发展的金融市场和服务的城市或地区。视频中提到香港希望维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面临内地化进程加速和政治路线可预测性问题,说明政治和经济因素对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影响。

Highlights

在召开的中国全国人大会议上, 总理李强将本年度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

北京方面推出的各类措施, 能否扭转当前的经济降温局面

中国经济面临哪些短期的、长期的问题

德语区各大报刊就此展开了讨论

《新苏黎世报》以「中国经济需要新的增长模式」为题, 刊发了客座评论

学术界对中国经济遇到的挑战有两种主要观点

投资比重过高而消费比重太低被视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阻碍

过度投资导致的经济增长泡沫化

房地产市场的暴跌和高空置率问题

需要一场结构性变革,向产业链上游发展

增加消费,必须推动更大程度的所得再分配

政府对私人经济不断设限导致的问题

中共的控制欲与经济繁荣的矛盾

德国财经媒体关注中国股市的观点

香港的内地化进程与维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挑战

習近平对国家安全比经济繁荣更重视的施政方针

Transcripts

play00:00

在召開的中國全國人大會議上

play00:03

總理李強將本年度的經濟成長目標設定為5%

play00:07

但是北京方面推出的各類措施

play00:10

能夠扭轉當前的經濟降溫局面嗎?

play00:13

中國經濟到底面臨哪些短期的、長期的問題?

play00:19

又有哪些可行的化解辦法?

play00:22

德語區各大報刊就此展開了討論

play00:25

觀眾朋友大家好

play00:27

歡迎收看德國之聲德媒怎麼說節目

play00:30

我們先來看瑞士的《新蘇黎世報》

play00:34

該報以「中國經濟需要新的成長模式」為題

play00:39

刊發由蘇黎世大學

play00:40

宏觀經濟學退休教授Beat Hotz-Hart

play00:44

撰寫的客席評論

play00:46

這位瑞士學者常年關注中國與西方的體制競賽議題

play00:51

作者指出

play00:52

學術界現在對中國經濟遇到的挑戰有兩種主要觀點

play00:58

其中一種的代表者

play00:59

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金融學教授Michael Pettis

play01:04

認為中國經濟的主要阻礙是投資比重過高

play01:09

而消費比重太低

play01:11

迄今為止

play01:12

中國經濟成長嚴重依賴基建

play01:16

以及房地產領域的各類投資

play01:19

由於當年中國投資嚴重不足

play01:21

因此投資拉動在幾十年來一直很有效

play01:26

但是多年來的過度投資

play01:28

導致了經濟成長泡沫化

play01:30

鐵路、住房、機場已經出現了過剩的問題

play01:35

許多新項目幾乎沒有增加經濟收益

play01:39

佔GDP比重近30%的房地產市場是經濟的重要支柱

play01:45

然而因投機行為而被過高估值的房地產業

play01:50

如今已經暴跌25%到30%

play01:54

2021年 全國幾乎四分之一的住宅

play01:58

是空置的

play01:59

房地產危機也讓各省市負債累累、收入減少

play02:03

這需要一場結構性變革

play02:07

龐大而愈發無效的投資

play02:10

必須被更俱生產效率的投資所取代

play02:14

從而讓位於高附加價值商品和生產

play02:17

經濟必須向產業鏈上游發展

play02:20

進入價值更密集的領域

play02:23

這需要增加高端服務業和消費的比重

play02:27

文章指出

play02:28

要增加消費

play02:30

就必須推動更大程度的所得再分配

play02:34

並透過完善社會福利體系增加民眾安全感

play02:38

進而降低儲蓄率

play02:40

作者隨後引出了

play02:42

由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

play02:45

Adam Posen代表的第二種觀點:

play02:48

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

play02:50

在於政府近年來對私人經濟不斷設限

play02:55

以及民眾對政治廣泛缺乏信任

play02:59

這導致私人變得謹慎

play03:01

避險思維導致儲蓄率上升

play03:04

進而導致居民消費下滑、私人企業投資下滑

play03:10

對於中國這樣的專制政權而言

play03:13

私營經濟部門的信任一旦受到了嚴重損害

play03:17

就很難重建

play03:19

信任是很難透過專制手段去掌控的

play03:22

中國的經濟成功卻需要私營部門的積極性

play03:26

因此急需自由主義元素

play03:29

國家和私營經濟的角色以及相互關係必須重新設計

play03:35

作者認為

play03:36

儘管北京領導階層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play03:40

但是中共的控制欲正在和經濟繁榮構成矛盾

play03:44

現階段的中共似乎認為

play03:47

其權力控制機關

play03:48

可以在不危及政治穩定的前提下

play03:52

犧牲掉一些經濟增長

play03:54

所以全球經濟中期內

play03:57

都要為中國增速顯著放緩而做好準備

play04:01

也有一些德國財經媒體將目光投向了中國股市

play04:06

並注意到為了穩住不斷下跌的股市

play04:09

中國政府最近推出了一系列提振措施

play04:13

《資本》雜誌就此寫道

play04:15

國家干預只能暫時穩定股市

play04:19

只有當外國投資者重新入場

play04:22

股市危機才能宣告結束

play04:24

而要贏得投資者的信心

play04:27

就必須進行涉及股市和整個國民經濟的體制性改革:

play04:32

當今中國股市上

play04:33

半國有、半私人上市公司相互間的關係錯綜複雜

play04:38

比80年代的日本股市更難看透

play04:42

同一家上市公司

play04:44

分別在上海和香港發行A股和B股

play04:48

特定領域又有特殊規定

play04:51

財團之間隱密的關聯

play04:53

這一切都令外國投資者一頭霧水

play04:57

而新出台的《反間諜法》

play04:59

更令獲取企業真實資訊的嘗試

play05:02

變得難上加難

play05:04

中國股市暴漲的時期

play05:07

人們會對各種弊端視而不見

play05:09

但這一切已經成為過去

play05:12

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

play05:13

挽回失去的信任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play05:18

耶魯大學知名經濟學家Stephen S. Roach

play05:21

在德國《經濟周刊》上

play05:23

以「中國陷入了經濟死胡同」為題

play05:26

撰文指出

play05:27

中國經濟正遇到愈發嚴重的麻煩

play05:31

羅奇認為

play05:32

中國政府依舊在拿毫無新意的刺激手段

play05:36

試圖拉動疲軟的經濟

play05:38

此類短期措施

play05:40

根本不足以解決人口下降

play05:42

過於依賴國資企業等嚴重結構性問題

play05:46

宏觀經濟學已經證實

play05:48

要想在勞動人口減少的同時

play05:50

實現持續經濟成長

play05:53

就需要更高的單位產出

play05:55

因此提高生產效率是不可避免的

play05:59

但是中國越來越依靠

play06:02

生產效率偏低的國有企業

play06:04

更有效率的私營經濟部門

play06:07

卻面臨巨大的監管壓力

play06:10

所以生產效率躍升的可能性並不會太大

play06:14

最令人擔心的就是中國經濟的生產效率

play06:18

尤其是在老年化造成勞動力人口下滑的背景下

play06:23

不論是對於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言

play06:27

還是資本主義國家而言

play06:29

生產效率都同樣重要

play06:32

經濟學理論指出了

play06:33

生產效率提升的幾個途徑:

play06:36

科技、人力資源投入、研發

play06:40

但是受到意識形態主導的中國政府

play06:43

正在用大量的監管扼殺創新

play06:46

如果沒有更具新意的經濟政策

play06:48

中國經濟就也可能陷入死胡同

play06:51

最後我們再將目光

play06:53

稍微轉向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

play06:57

那裡的經濟也面臨不小的麻煩

play07:00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

play07:03

「為身分認同而掙扎的香港」為題

play07:06

刊發評論指出:

play07:08

一方面香港的內地化進程不斷加速

play07:13

另一方面

play07:13

香港也希望維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play07:18

但兩者兼得談何容易

play07:20

畢竟國際企業和基金

play07:23

最重視的是政治路線的可預測性

play07:26

香港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play07:28

就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

play07:31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

play07:33

雖然習近平曾多次強調

play07:35

香港應保持資本主義制度

play07:37

並實行高度自治

play07:39

但人們卻有理由對他這番表述提出質疑

play07:44

畢竟習近平

play07:45

在歷次演講中都會強調

play07:48

發揚中國特色的金融文化

play07:51

要避免對利潤的片面追求等等

play07:54

恰恰是對利潤的追求

play07:57

給香港帶來了財富和繁榮

play08:00

除此之外

play08:01

習近平也一再向世人表明

play08:04

對他來說

play08:05

國家安全比經濟繁榮更為重要

play08:08

對於香港這樣一個

play08:10

得益於開明與交流的國際金融中心來說

play08:14

這樣的施政方針無異於一劑毒藥

play08:17

以上就是近期德文區各大報刊

play08:20

就中國經濟議題發表的主流評論

play08:24

各位觀眾朋友如果看到了

play08:26

其他專家或媒體的有意思觀點

play08:29

可以在留言區和我們分享

play08:32

也歡迎大家向我們提出更多的選題建議

play08:36

並請大家密切留意

play08:38

德國之聲網站、臉書、推特 、Youtube頻道上的其他相關報導!

play08:45

點讚訂閱固然好

play08:46

獨立思考價更高

play08:49

我們下期節目再會

Rate This

5.0 / 5 (0 votes)

相关标签
中国经济经济增长结构性改革消费增加投资问题政治信任社会福利国际观点香港问题经济政策